一般来说,我也是不太写日记的,但是这次感慨颇多,多少写一点文字。姜文说正经人谁写日记,但是话又说回来,拍电影的,又有几个正经人呢,无论为名为利还是为表达为梦想,多少也带点贪嗔痴了。
这次是参加 Gaia48 算是临时起意。近期正在关注尊正的新发布监视器,正巧了解到 Gaia48 ,48小时命题创作,22号晚8点开题,24号晚8点交片,无论拍的拍不完,总归都结束了,不会影响其他工作事宜。
说点题外话,最近一年,一直在公司里做IT运维,拍片子的时间愈发少了,偶尔在假期去做做DIT、DP、掌机,也很难去跟工期长的组,两三天就已经是极限了。人生实在是奇妙非常,谁能想到,小时候舞文弄墨,大学学机械,毕业干了五年摄影,现在却要紧跟公司业务做IT运维呢,可见,什么都在变,只有学习不会变吧。
正因为拍片子的机会愈发的少,这种48小时结束一切的活动,却非常适合我这种上班族,索性立即问了问吴迤茂老师和杨天乐老师,都有时间,随即就报名准备参赛。
我此前都是做甲方的片子比较多,一切以甲方要求为主,不太有机会拍自己的东西,故事片极少拍,杨老师其实也差不多,只有吴老师经常跟故事片剧组。此次借比赛的机会,正好看看,自己的故事片创作水平,是入门了呢,还是依旧搁门槛上晃悠着。
前期商讨
Gaia48 实际上是在深圳举行的,但是和杨老师与吴老师短暂商讨后,决定在南京拍摄,因为南京算是我和杨老师的大本营了,杨老师是南京本地人,我在南京呆了八年,都很熟悉,如果需要外景、选景会十分便利。
但是,这个拍摄地的决定给我们后来的拍摄带来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困难和一些额外支出。
预算方面,考虑到只是48小时,2-8分钟的短片,没必要投入过多,使用一些自有设备即可,于是也没有为演员和其他岗位做人员薪酬预算,以无偿为主。所以演员方面,自然也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杨老师联系了一个男演员,我联系了三个业余女演员,其中两个演过话剧,作为预备,而录音老师则没有邀请到。
不过,实际上人员配备也没有什么问题,虽然少,但是不至于没办法拍。除此之外,一切似乎在正常进程中。
但是很快,12月19日时,出现了第一个难点:主办方设备赞助,只能在深圳自提。
于是我们很快决定,找南京本地租赁公司租赁。不过因为器材较少,同时还有大量自有设备,仅仅花了500元(一天)的租赁费用。
酒店方面,为了让工作更为方便,选了一家电竞酒店,三台电脑和沙发茶桌确实提供了不少便利,同时,电竞酒店的特点,让我们讨论到深夜也不会影响酒店其他客人休息。事实上,我们在凌晨2点出门购买咖啡时,还听见隔壁在大呼小叫地开黑。
后来,我们又邀请了张老师来给我们做生活制片兼司机和剧照。张老师是我在南京做图片摄影时的好友,听闻我们要拍短片,很热心的来帮忙。
出发拍摄
厦门到南京只需要2小时,短暂的飞行后,落地时,刚刚好在地铁上拿到题目 3a:
也就是必须出现道具”披萨”和台词”我小时候…”。此时,大家都还觉得事情很简单,毕竟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没有人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我到达酒店后,我们开始构思剧本。三个脑子固然集思广益,但剧本出来以后,也面临着更多的意见分歧。我们尝试着使用 ChatGPT 创作剧本,但是没有任何人对其满意。
22日晚上11点半,我们告知所有的女演员,不再需要出演。同时联系好的男演员也爽约。我们匆匆做出决定,由我和杨老师出演,两个男演员。
23日凌晨3点,终于,在 ChatGPT 的初稿上,由吴老师做了第一版修改。然后由我和杨老师对我们各自的对话进行优化,然后吴老师去休息。而我、杨老师、张老师则去拍摄日出。
23日凌晨4点,杨老师短暂的休息了一小时后,我将他叫醒,准备出发。我们在山上架好机位以后,打开笔记本开始优化剧本,张老师在一边旁观。
23日早晨6点,我已经冻得无法再继续敲击键盘,南京此时的天气是零下,而在山上,雪还有厚厚的一层,尚未融化完。正值日出之际,我和杨老师却在对剧本的讨论中,又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分歧,并且无法解决,我当即决定,完全舍弃这个由AI做底层架构的剧本,重新构思一个新的。
23日早晨9点半,我和杨老师、张老师回到酒店。我当即宣布,让大家暂且休息,由我来重新编写新的剧本,单场单幕剧,写好后,不允许任何人再修改剧情,只可以对台词进行微调。独裁专治的好处是无与伦比的效率,一个小时后,新的剧本出炉,全片只有两个人在桌子两边对话,一个日出空镜、以及一个结尾的简单车内戏。
新的剧本为我和杨老师两个毫无演技的摄影师,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动作,只需要坐着对话即可。但是我们也深知,越是简单,越是对话,就越难演出人物神韵。
不过,从我们人员配备考虑,这样的剧本可以最大程度的给我们减少布光、拍摄、转场的压力,吴老师一个摄影师就可以拍摄。
由于我有镜头恐惧,必须喝酒后,在醉时才能直面镜头,所以我没法再把控画面。简单场景单场单幕,大量的重复机位也会减少失误几率。
23日中午11点,我叫醒其他人,让他们对台词进行微调,微调后,大家基本没有其他异议,定好拍摄计划,下午拍摄车内戏和制作道具,晚上进行拍摄。
23日晚上6点,我们来到一家烧烤店,点好披萨,布置和拍摄。大约7点开始拍摄,总计用时5小时,拍摄完全部镜头。
23日晚上12点,张老师因为工作,有一个紧急会议,和我们暂时分开。杨老师回家整备器材,准备第二天归还租赁商。我和吴老师回到酒店,吴老师开始剪片子,我开始休息。
24日凌晨7点,吴老师完成粗剪,我简单审阅后,对Timeline做了两处更改,然后发给余老师做音乐。同时对一些不影响片长的地方:二次构图、稳定等提出了一些意见。然后吴老师开始休息,我也继续休息。
24日中午12点,起床吃午饭,然后四个人一起去杨老师家里,吴老师开始用性能更强的电脑进行调色和完成片渲染。我开始制作海报。
24日下午5点,时间告急,海报制作底图制作完毕,而片名尚未确定。除了吴老师外,所有人再次开始头脑风暴,最终由张老师提出《中式披萨》这个片名。我们再次确认了交片要求,开始检查文件。
24日下午7点,海报定稿,开始使用 ChatGPT 翻译英文剧本,完成发送准备。我要求吴老师先渲染第一版完成片传进百度网盘,然后再开始做其他调整和渲染下一个版本。最终在 7:50,我们正式向评审组发送了邮件:
复盘
从成片的效果来看,无疑是失败的,尤其是我和杨老师两个非演员的表演。但是从交片结果上看,又是相对成功的,因为有不少队伍在最后没能按时顺利交片。说遗憾前,先说说几个自己觉得相对满意的决定。
-
因为镜头较少,场景单一,我们决定完全按照剧本,顺序拍摄,宁愿多挪动机位,而不改变次序。这一决定,让我们的表演顺畅了很多,同时,在没有场记、没有摄影助理打场记板的情况下,也顺利拍摄完成,没有漏掉任何一个镜头。
-
在没有邀约到录音师的情况下,决定直接将小蜜蜂收声接进摄影机内,直接录到Clip的音轨。同时加上顺序拍摄,为后期剪辑提供了便利,节省了大量时间。
-
在完成片渲染时,卡到7点的时间节点,将所有内容做完渲染完,不求精细,先求完成,然后上传了百度网盘得到一个分享链接作为保底。然后再做精调,如果能顺利渲染出第二版,再上传新的文件夹用新的分享链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在指定时间内能顺利交片,完成交片非常重要。
-
必要时,要敢于负责,敢于背锅,专权独断。时间紧张的时候,必须要正确分配何时应该共同创作,何时应该拍板决定。
当然,也有不少遗憾。
没有演员
之前提到到南京拍摄是一次错误的决定,是因为后来才得知,似乎主办方在现场有不少演员可以现场邀约。我的表演让影片失分不少,我为了应付镜头恐惧症,还喝了不少酒。
人员不足
因为人手不足,我们的布光非常简单,更换机位时,也没有调整灯杆位置。导致实际拍摄出现了一些穿帮镜头,后期不得不二次构图来去除。
经验欠缺
事实上,我到现在才刚刚意识到,我在编写剧本时,还是没有跳出 ChatGPT 初版剧本给我的桎梏,一开始的剧本是将烧烤摊作为场景,而我在后来沿用了这个设定。
很显然,在家中室内的场景会更好布光,更方便拍摄,不必忍受南京冬天晚上零下7度。我们的剧本,完全可以模仿我在文章开头放的姜文《邪不压正》的片段来布光和拍摄,同样是对坐,同样是对话,可惜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预算不足
一部分问题呢,可以算是预算问题。比如演员、灯助、场工,实际上都是可以花钱解决的,从而把我和杨老师解放出来,或许可以花更多时间在打磨镜头、打磨灯光上。而我们这次拍摄,本来没有计划任何预算的,而器材租赁,起初也是打算使用主办方赞助器材的。而细算全片花费,交通不到1500元,住宿不到1000元,器材租赁500元,道具不到100元,餐饮不到1000元,总计4100以内,可以算是超低成本的制作了。当然,如果算上人员薪资和自有设备,两天怎么也得万把块,这部分其实都是忽略掉了。
总结
最后呢,目的算是达成了,这个片呢,拍了,没拍好,如拍。这故事片创作水平呢,能拍,但是不能编,不能导,还是老老实实做做摄影师、做做 DIT 靠谱,这个门槛嘛,如入。早些年,听说考研北电就有类似的现场创作题目,理论水平和创作水平暂且不表,也不知实际业务水平和这些研究生们差距多大?北京电影学院可是很多年的梦中情校了。
总的说起来,还是得常拍啊!